首页 - 热血江湖 > 这不文明小说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

这不文明小说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

民以食为天。

先知非常明白粮食的重要性。

.

关于食物,除了种植、采集、狩猎,部落还掌握着畜牧技术。附近有个聚居点,就在丘陵地带牧羊。

而本地,按“懂事长”的说法,放牧的基本知识和技术都懂,但附近没有充足的资源和条件,所以仅圈养了少数几只,算是一种应急储备。

对于所谓的“没有充足的资源和条件”……先知表示,回头调查一下,说不定也是个增长的突破点。

以上略过,重头还是在狩猎。

狩猎的主要工具是投矛和弓箭。投矛威力大,也能作为近战武器,属于猎人的标配。只是,因为体积和重量的缘故,随身携带数量有限。且成本相对较高,一旦丢失或损毁,多少要肉痛一下。

弓箭在弹药方面就显得充足不少。携带量少的,可能五枝八枝意思意思。将弓箭当主武器的,二十,甚至四十都不算多。因为制作成本相对低廉,就算没能回收,可惜一下也就过去了。

只是,这样的弓和箭,其威力……

好在对付小型动物时足堪使用。

.

工具升级要尽快。就算威力上没法有突破,至少在制作、加工、材料获取等方面可以尝试改进。以前看过关于原始布里亚特人石制武器制作方面相关视频,到时候可以拿出来尝试一下。

部族的狩猎技术不仅仅只有“追捕猎杀”,还掌握着诱捕技术。在不同的地点,针对不同的目标,设置不同的陷阱、圈套、诱饵……各具功效,配合包围、驱赶,效果更佳。

比方在林子里“刨坑待鹿”。大多数情况下,依靠驱赶那些长着小角的鹿型生物往陷阱区跑,然后等待有倒霉的掉进去。又或在坑上放置诱饵,各种小果实小盐块,期待有意外之喜。

——成本不大安全够高,是获取肉食的主要手段之一。

.

说到盐块。

岩盐块,品质差了些……好吧,在先知眼中是极差。颜色偏暗,味道发苦。好在吃了没有异常反应。

先人看到有大大小小种类不同的动物,在某些地方来来去去进进出出好不热闹。观察后发现,它们有的啃、有的掘、有的刨、有的舔……然后发现,那儿有岩盐呐。

于是乎,靠着原始的开采技术,盐的获取有了保证。这也算是整个部落定居于此的原因之一。

.

有了盐,那就不用急着往海边跑了。

岩盐质量差,但可以尝试再加工。溶解、过滤、再结晶的基本套路先知还是知道的。初中化学程度,理论上应该也没问题。至于实际操作……多尝试个几回,多少总能改善一些。

暂时没有大规模生产的欲望和必要,当前够吃就行,也不指望近期就能生产咸鱼火腿。

小规模生产的话,成本高一点就让它高一点儿好了。没有醋、辣酱、酱油,连盐都成问题的话……活着估计也没啥滋味。

.

不去海边,海洋渔业自然也不指望了。可淡水的水产品还是要考虑的。

部族有建造独木舟和木筏的技术。可惜,一方面是目光都放在了地面上,没往水里想;另一方面则是技术确实落后,效率实在低下。

除了靠简易鱼叉,也就会在那些低于小腿一半深度的河段,拿碎石围些“水坝”来瓮中捉鳖了。前者累人,产量也小;坝筑成本不低,事后轻松些但收获一样小。

也难怪了,就这本事。选址、形状、投饵……估计随便做个鱼筌撒些鱼饵的效率都能提高不少……算是食物的增长可能点之一,值得尝试。

.

回到陆地方面,种植产量低下的原因也找到了一个。

知道四季变化,晓得月盈月缺,懂得春种秋实……但,TA娘的还没发展出靠谱一些的历法系统来。不管是按太阳纪年的太阳历,还是按月亮纪年的太阴历,更别提适合农业生产的农历这种——阴阳混合型的历法了。

不得不感慨自家老主宗的厉害,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前,农耕发技术早早地就发展到了让他人难望项背的地步。

反观这边,许是眼光都陷在了大地之上。不说水里,咋连抬头就能仰望的星空都被忽视了呢?还是纯粹对数字不敏感、没兴趣,结果算术不好呢?

又或者说是“时间概念粗糙得很”?!

每天按太阳位置,大致分为“未生(黎明前)”“初升(破晓后)”,“高升(早上)”,“当头(中午)”,“下行(下午)”,“落前(傍晚)”,“逝去(夜晚)”。具体要表达时间之时,会用:日未生、日初升、日高升……

按月亮位置的也是类似,只是一般仅仅使用:月高升、月当头、月下行。因为月初升对应日落前那个时间段,说月初升也没错,只是通常只会使用:日落前。

日期、月份的概念也有,但还比较淡薄。根据月亮圆缺的周期性,的确发展出了日期这么个东西……但是,因为觉得没用,所以被扔在了角落。长老们向族人传授这些相关知识,也只作为一种认知上的传承,主要是为了避免这个知识的断绝,而不在乎应用。

季节有按万物“复苏”、“生长”、“结实”、“凋零”划分的四季概念,但在计算时间方面,却分天冷、天热,天冷前、天冷后、天热前、天热后……

正因为对天时终结归纳的不足,播种该什么时候进行……全由长老估摸着天气,再根据经验……觉得差不多了,就一声令下,全民动员。

是的,虽然多少有些依据,但何时播种,主要还是依靠“觉得”二字。

.

太阳出来前叫“未生”,出生的生;落下称为“逝去”……

嘚!就没把每天的太阳月亮当作同是一个太阳和月亮,而是将其视之为“一日生死”,一个朝生夕死一个朝死夕生……

不将日月当作恒定的标准来计算年月……难怪还得大量依靠采集和狩猎。真要全靠农业过活……就真得佩服,还没被饿死了。

行吧!历法的制定得按年为单位来不断观察积累,播种时机也得不断摸索调整……但至少也算是找到了这么大个儿的突破点。

可喜可贺,可喜可贺。

.

再说到了记录,这又有一个问题需要先解决。不对,是得尽快解决。

部落记事主要靠口耳相传,历史记录则是史诗歌谣。长老这样的“文化人”还会在岩壁上画些图形图像、标记符号什么的辅助记忆……换句话说:

就是一帮子文盲。

……

这个,老实讲……真不好办。

不光文字系统需要解决各种问题,书写记载用工具的开发,也同样会存在十万个为什么。

工具必须适合书写文字符号,文字符号也必须能在载体上书写方便。

最简单的,自然还得算是“岩画”……简单,简陋,更不方便,不得已之时可以考虑临时当作过度补充——论方便,还不如平整一块泥地,直接写在土上。

正式的纸笔,首先想到的自然还是自家老主宗的“笔墨纸砚”了。

笔,木头杆子加上一撮毛……扁刷子型的也可以。效果好坏姑且不论,这个之后可以改进。只是毛笔字……难不难不说,先知自己用着不顺手啊。

墨,据说是烟灰加上胶,充分捣混合后晒干而成。产量可能不高,但制造……应该没问题(吧?)。品质同样可以慢慢来。也不一定要晒干成型,现调现用也是可以的。

纸,木简木牍足矣,就是加工难度有点说不准。这和笔墨不同,可改进的余地估计不大。要是前期发现加工难度高,后期恐怕也降不了多少,成本自然也就……除非制作工具能更新换代。

砚,不考虑磨墨效果,那随便找块差不多的石头打磨光滑即可。墨汁是临时制作的话,那磨墨效果可以无视。

……成本好像不低啊。

那古今中外的替代方案……

笔,可以尝试鹅毛笔。没鹅,野鸡野鸭之类大鸟都可以找来试试。硬笔总比毛笔顺手吧。就是不知道对“纸张”的要求有多高,耐久程度又如何。

墨,或者说是颜料,能画岩画的,估计拿来做书写记录也没问题——可能要磨得更细一些。颜色多一些更好,记录时还能区分一下轻重所在。具体要到载体上测试附着度,会轻易脱落的必须排除或者更新升级。

至于纸张……

羊皮纸什么的,成本太高。拿来做天文历法之类的大规模记录……败家。以后倒是可以考虑少量制作,用以记载重要文献档案。

考虑到陶器上可以画画,那么,烧制一些陶片……自然也是能拿来当“画板”做记录的。至于是先画后烧,还是先烧后画,这个不急。

要不索性像楔形文字那样,先把粘土摊成“预制板”,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棍在上面刻写文字后,拿去晒干或烧烤,制成粘土板那样?

问题是,这体积和重量,以及可能碎裂的问题……使用成本倒估计不会有多高。

然后,纸莎草纸的制作好像还算方便:将纸莎草茎秆浸泡数日、排列成形、击打压制成纸,最后晾干。但材料本身估计是最大的问题。

说到植物类的,还知道个“贝叶经”。制作成本好像也不是很高的样子,然而问题同样在于:附近是否有贝叶之类的存在。

.

哎。

苦——也!

标签: # 这不文明 # 这不文明最新章节 # 这不文明全文阅读 # 佚名创作的小说 # 小说这不文明的主角

相关文章